热点让教育散发莲的芬芳沅江市莲花塘学

发布时间:2021-10-28 15:07:4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莲的内涵提升到品格、气质的高度。

  无疑,教育也需要莲的这种品格和气质。

  在沅江市,有一所以莲为名的学校——莲花塘学校,他们依托地域莲文化母体,传承办学近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以“莲馨”立德树人,让教育散发出莲的芬芳。

  前些日子,记者慕名来到莲花塘学校采访。

办学要有一种情怀

  “以莲的品格感化人、激励人,以莲的气质塑造人、发展人。”在莲花塘学校,校长张朝晖开门见山,道出了“莲馨教育”的目标所在。

  张朝晖对记者表示,选择“莲馨教育”,是出于自己一份特殊的感情。

  “我妈妈是莲花塘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从小就生活在莲花塘学校校园里,我曾偷偷模仿妈妈和老师们上课,当教师的梦想就是那时悄悄种下的。年,我调入莲花塘学校担任‘注提’实验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和妈妈及自己曾经的老师成为了同事。年起,我先后担任学校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年8月,我调到市区凌云塔学校担任校长3年,年调回母校莲花塘学校任校长。可以说我和莲花塘学校有缘,和‘莲’有缘。”

  她接着话锋一转,当然,开展“莲馨教育”,更多是出于现实的压力——

  “当我再次走进莲花塘学校,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沅江市城区整体西移,周边单位基本搬迁了,学校由原来的市中心变为了旧城区,生源也大不如前。每期有多个优秀教师调出。师资结构也严重不均衡,尤其教师退休导致数学学科师资短缺。加之那几年学校受校园面积制约,几乎没有大的投入,综合楼建设项目也尚未启动。”

  怎么办?

  张朝晖认识到,只有培育优秀校园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瓶颈才能突破,也只有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莲花塘学校一贯的理念是“文化兴校,和美育人,特色创新”,现在,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莲馨”。“发掘莲文化,凝练莲精神,提升莲品质。”张朝晖下定了决心。

  把“莲馨”当作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有根据的。

  “莲花塘学校创办于年,有深厚的底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三算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家长示范性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等国家级荣誉,‘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名校’‘湖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等省级荣誉则不胜枚举。”学校蹲点干部、市教育局工会主席兰映秋介绍说。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介绍:“莲花塘学校还成就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很有影响的名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包括全国优秀班主任郑永敬,全国劳模李斌辉,全国优秀电教工作者张凤莲,特级教师方向阳、刘金莲、张凤莲,湖南省‘十佳校长’雷燕云等。”

  正因为有这样的“底气”,在年下学期的开学工作会议上,张朝晖掷地有声地对老师们说,我和莲花塘学校是一起成长与发展的,我对学校和你们有同样深的感情,我甚至比你们每个人都要熟悉、了解它。请你们相信我,相信你们自己,我们一定会再创莲小辉煌!

  就这样,莲花塘学校义无反顾踏上了“莲馨教育”之旅,旨在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让师生像莲一样高洁、散发着芬芳,让校园成为幸福温馨的家园。

  开展“莲馨教育”必须建设校园文化,但一切谈何容易。大家先在网上学习,发现千篇一律,不是“和美”教育就是“和雅”教育,这样没有根的“嫁接”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与很多文化设计公司联系,动辄5万元甚至10万元的设计费,也让大家望而却步。

  “我们只好‘土法上马’。我想到了教研室的专家们,他们在我上课、开展课题研究时给过很多指导。我向朱光军主任、黎梦龙主任求助,他们对我的办学思路非常认可,愿意参与和指导。一年多时间,大家白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在办公室、在网络上、在电话里探讨、交流。每一次探讨后,我又与行政商量确定是否可行。一整套理念和一系列措施终于出台了,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打磨十几遍、几十遍,凝聚着大家的智慧与汗水。疲惫之时,大家甚至开玩笑说,我们自己可以组建文化公司赚钱了。”张朝晖说。

  与此同时,学校争取到了市教育局给予的经费支持,还到财政局、建设局等筹措资金,两年共投入近万元。年建设了食堂、阅读书吧、国学厅、国学栏、映荷厅、高标准音乐室、美术室。年暑假,学校电路全部改造、两栋教学楼粉刷一新,建设文化墙、文化走廊,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布置办公室文化。

  对“莲馨教育”,市教育局局长段学文高度重视。他多次表扬张朝晖“舍得搞”,鼓励说,校长就是要沉下心来谋划学校发展,这样的校长越多越好。他还说,立德树人,首要是解决树什么德,育什么人;校园文化不要搞花架子,落实才是真道理,要全程,不要断层,不要只贴在墙上、限于口头,要能看到、能感受到。

  现在,在莲花塘学校,处处见莲影,校门显莲,外墙见莲,楼名喻莲。学校的2幢教学楼,就分别以“莲洁楼、荷美楼”命名。布置更是有莲,有莲之楼、莲之墙、莲之厅、莲之廊、莲之室。比如学校各功能室、教师办公室、各班教室无不散发着浓浓的莲气、莲息、莲味。以教室为例,各班门口、墙上统一制作安装班级名片牌,室内正面黑板上方张贴“乐学善思明理立志”八个大字;统一班级宣传栏,统一制作“香莲争艳荣誉栏”、中队角;布置了开放式书架、卫生角、学习园地及每月一主题的板报。

  学校还时时闻莲声。学校的校歌,婉转悠扬,学生百分百能唱;拨打学校电话,一拿起便是学校校歌乐曲;上课下课,师生听到的铃声也是校歌乐曲选段;学校大队部于周四播出的红领巾广播站,就叫小莲花广播,广播内容有新闻“莲”播、“莲”曲欣赏、“莲”星飞扬等。

  老校长张凤莲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特意从一楼到六楼转了一圈。她感慨道,开展“莲馨教育”后,莲花塘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了,校园文化让人眼前一亮。

做学校精神的守护者

  “妈妈,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的学生,可我呢?妈妈,你到底爱不爱我?”这是大女儿对张燕红老师的“控诉”。

  说起这些,张燕红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对女儿,她有太多的愧疚,可对学生,她能自豪地说,“我没有亏待任何一个人”。

  一把椅子“守”班门是张燕红的工作常态,语文、品德、科学当天所有课程的复习情况,全班62个孩子必须在她这里通过。通过一个,“开门”放学一个。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知识点巩固了,却苦了她自己。“我带了他们6年了,每天给这些小树浇水,就盼望着开花、结果。”

  或许有人会说她的做法“太过头”了,但张燕红说,“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我不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好;我不守着他们,谁来守呢?”

  正是这样“特别的”责任与担当,张燕红所带的班去年“大获全胜”,获得了全年级第一、全市第五的好成绩。

  莲馨,莲心;莲馨,连心。时刻将学生挂在心上的“莲馨人”,在莲花塘学校比比皆是。詹介华老师也是这样的“莲馨人”。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路上的行人寥寥可数。可是临近期末,有个孩子两天没来上学了。这恶劣的天气导致公交车、出租车都停运了。詹介华不管这些,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积雪,向学生家里走去。

  詹介华是位单亲妈妈,她的孩子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疾病。这是一种连医生都很少听说的基因类疾病。孩子不能走路,瘦弱的她背着孩子上北京、下广州,到上海、去长沙。孩子9岁了,外出求医就几乎“长”在了她身上。

  “她家里的这些情况,从来没跟学校说过。她都是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去求医。”校长张朝晖说。

  詹老师“不说的事”还有很多。她班上有一个叫小天(化名)的孩子,母亲刚生下他就离家了,一直杳无音讯。父亲是外地人,没念过书,身边既没有爷爷奶奶,又没有外公外婆。孩子学习上的事,根本就没有人管。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詹老师在学校辅导他做完后再回家,而学生的父亲压根都不知道这事。

  这就是莲花塘学校塑造的“莲馨”教师,他们热爱学生,并成为了一种生命状态。 

  张凤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莲花塘学校的教师一直都有股干劲,踏踏实实干事的劲!敢为人先,要做就做最好。

  她说起了当年的“城乡互动”。“记得为期5年的送课下乡,我们组织10位得过省一等奖的骨干教师,由教研室主任带队,周五就下去,一个中心校10堂课加一堂专题辅导课。每年我们把15个中心校都跑一遍,可以说走遍了沅江的山山水水。每次上完课,学生都围着老师,盼望我们再来,甚至渴望能到莲花塘学校去读书。老师们则深受鼓舞,舍不得我们走。真是‘点亮一盏灯,照亮八方人’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莲馨”精神的传承守护,是莲花塘学校老师们的主旋律。

  聂鑫是莲花塘学校的老师,也是这里的学生,曾在莲花塘学校读了6年。她记得,她的班主任李小玲老师,和蔼可亲、善良仁爱。李老师总是随身携带一些清凉油、风油精。谁头疼脑热,谁肚子不舒服,李老师总有“灵丹妙药”。李老师煮的热腾腾的姜茶,驱散了寒意,温暖了年少的孩子。如今,聂鑫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她也喜欢随身携带一些涂抹的膏药,就像当年的李小玲老师那样,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黎明与莲花塘学校的缘分更长更久。黎明的母亲谭元珍是莲花塘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从小,她就跟着母亲,与莲花塘学校有着天然的亲近。丰富的社团活动、浓厚的友情氛围、有趣的课堂内容,将她的音乐才华激发了出来。毕业后,黎明选择了回母校任教。她说,她想将莲花塘的传统好好地传承下去。如今,她带领了一个班参加建制班合唱比赛,一举拿下了沅江市、益阳市的一等奖。

  卢湘沅教书30多年了,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如今50多岁的她,不仅是莲花塘学校五年级的年级组长,还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当班主任。“卢老师家条件挺好的,很多人都劝她别这么‘拼’了。”学校分管党建的副校长李萍说,“但她就是停不下来,还带领着一帮老师‘创先争优’。”

  段晖老师的班上有个“全校闻名”的孩子,上课坐不住,不是喝水就是找人说话,下课还会动手打人。可这个谁也不想接的“熊孩子”,却对段晖老师“言听计从”。“教了他5年,有感情了。”段晖老师说,去年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她带着班上的一些同学去这个孩子家,邀请他参加班上的庆祝活动,给他带去了大家庭般的温暖。“段晖和詹介华两人都做了手术,两人不约而同都只休了一周就回校上课了。”看着这些“拼命”的老师们,卢湘沅“无可奈何”。

  语文教研组长罗卫军也有话说。那是多年前,她要去长沙参加说课比赛,临至出发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梁梅提着自己的一套小西装赶了过来。“赛课时,你就穿这套。”罗卫军记得,那次,带着希冀与嘱托,她一举夺魁。而如今,她又将接力棒传给了青年教师。徒弟陈品仪参加“莲花杯”教学比武,她热心帮助,小到制作课件、上课的表情手势,她都一一指点,给青年老师搭台子、铺路子。

  我们置身于莲花塘学校,仿佛置身于荷花池畔,处处“莲馨”。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

让学生拥有莲的气质

  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周利军告诉记者,开展“莲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莲馨”学生。

  “我们把‘莲馨’定位为‘智慧、优雅、健康、活力’。智慧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要上好课、读好书,考出一个好分数。优雅,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举止端庄、言行优雅,讲文明、讲礼仪、讲卫生。健康就是要求学生上好体育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参加好体育运动和活动,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灵。活力,就是让学生有才气,有能力,有素质,能兴趣发展,特长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句话,让学生拥有莲的气质。”

  周利军介绍说,为此,学校长期坚持开展莲之节和莲之主题月活动。“上半年的四月份是教科节,主题定位为‘莲之花,别样红’;五月份为才艺节,也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叫‘小荷初露’;下半年有‘婷婷莲花’体育节、‘荷塘书香’读书节和‘莲香四溢’曲艺节。这些节,与二三月份的‘莲心洁——懂礼感恩’主题月、四月份的‘莲开平安——安全健康’主题月、六七月份的‘莲香四溢——总结实践’主题月、九月份的‘香莲争艳——规范强化’主题月,形成了学校莲文化活动的主旋律。”她如数家珍。

  不仅在活动中育人,而且在课程中育人。莲花塘学校创建莲之社团,以社团作为课程建设主阵地,设有十几个校级社团,除曲艺社、茶艺社、书法社、书艺社外,还有跳绳、阅读写作、故事演说、器乐等,都以莲的名义命名,如莲品诗韵、莲品画韵、莲品书韵、莲品泥韵、莲品工韵、莲品舞韵等,排入课程超市,且常年进行活动。

  最近,校本教材也编印出版了。除此之外,学校还创办莲之报和莲之刊。校报命名为《小荷尖尖》,   彭美云退休前主要负责学生工作,她告诉记者,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放松。老校长张凤莲很关心困难学生,有一次她得了益阳市颁发的元奖金,一回来就奖给了各年级挑出来的8个困难学生。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给学生送礼物,有一年送日记本,每个本子都写上校长寄语,张校长亲手写了上千本。直至今日,还有毕业生遇到她说,“校长送给我的本子,我还珍藏着呢”。

  如此一番勤播深耕后,在莲花塘学校到处能听到花开拔节的声音。

  班有个学生叫邹晨希,非常调皮和倔强,脾气特别大,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一次,他和一位男生玩耍,又因为小事发生矛盾,一脚踢到人家的肚子。班主任聂鑫深深反省,难道这样的学生真的无药可救了吗?应该怎样帮助他呢?于是做了一个尝试,让邹晨希当安全委员,告诉他:“安全委员是非常重要的班干部,你最高最适合了,你要起带头作用,希望你能帮助老师管理好整个班级。”邹晨希非常高兴。为了帮助他,每次下课聂鑫带着他一起当安全委员。有同学在追赶,邹晨希赶紧走过去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同学,应该互相关心,不能打架。”聂鑫及时鼓励:“安全委员说得特别对。”渐渐地,同学们之间有小矛盾会找邹晨希帮忙,他再也不和同学打架了,还像小老师大哥哥一样帮助同学。

  “记得刚入校园的时候,我学习成绩差,常常当‘吊车尾’。后来,老师对我说:‘勤能补拙,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铭记着老师的话,每天早早到校进行晨读,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俗话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果然,刻苦努力下,我冲进了班上前十。而最初踏进校门时带来的坏习惯,也已不见踪影,‘莲馨少年’的黑板上开始出现我的名字!”班曾淑群同学“得意”地说。

  班的赵晓宸同学发出“感慨”:“每当我们认真地去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特殊的乐趣。学习书法的时候,我深深地被它的笔走龙蛇、刚劲有力给吸引了。上第一堂课时,老师告诉我:任何事,都有法。农民种地有法,军人打仗有法。你看京剧舞台上满台武打,混战一场,可混而不乱。为什么?因为有法。干什么都要依照法则。写字,更要有法,一辈子持之以恒。一节课下来,我的骨头都要散架了,但背必须挺得直直的,左手也不能休息,必须五指张开,撑在桌子上。尤其是到了雪花飘飘的冬天,窗外呼啸的寒风就足以让我冷得腿打颤,就连握在手里的毛笔都是冰冷入骨,加上我的手又冻得发紫,耳朵也快冻成脆薯片了。可每当我要退缩时,耳边总是会回荡老师的话:干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你看成功的人,哪有不付出辛劳呢?”

对此有同感的还有“小二胡家”蔡雨熙同学。“学习过程真是既艰辛又快乐。一页一页,一首一首,一个节奏,一个音符,反复理解,反复练习。手指起了一个个小泡,破了,红肿了,痛得我眼泪直流。后来手指起了硬茧,不痛了,也习惯了。4年,一个又一个日子从琴弦上,从我幼小而酸痛的手指翻过去了。那一年,我在沅江市、益阳市‘三独’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近两年,我连夺沅江、益阳‘三独’比赛和少儿才艺赛第一名,还在年、年、年全省少儿才艺赛、‘洞庭杯’器乐赛和湖南首届二胡千人大赛上夺得了金牌,实现了‘三大’器乐比赛的大满贯。”

  “有一天,我看到妈妈刮丝瓜的时候被刮到了手,鲜血直流。我突发奇想,要是我能够发明一样既省力又安全的东西就好了。”班陶玉奕同学说,“在谭志辉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我的定位式蔬果丝片神器初具规模。谭老师还到我家来陪着我一起完善这个‘神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带着‘神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喜获益阳地区小学组一等奖。接着又被益阳地区推荐参加了在南县举行的第39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二等奖。”

  班的王缨绮同学是一个才7岁的小姑娘。前几天放假时,她在九龙服装店里捡到一块电子手表。因为当时很晚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让家长根据手表找到了失主,一名六年级的学生。那位同学的家长给学校写了一封表扬信,学校才知道。

  记者问王缨绮,为什么捡到手表不自己用。她回答道:“老师教导我们,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不能拿着自己用。我要像莲一样,做个诚实、品德高尚的人。”记者问她以后还会不会这么做,她以稚嫩的语气肯定地说:“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将大力开展‘莲馨教育’,力争把莲花塘学校办成三湘大地‘移步生莲’‘香远益清’的水城名校!”张朝晖信心满怀。

莲馨班级评比

记者︳刘秋泉 陆阳 通讯员︳欧峰

在这里,读懂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anjiangzx.com/yjsdd/10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