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云,法学学士,中小学正高级思想政治教师,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现任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秘书长、广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特约作者、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中学政治特约教研员、广州市远程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专家,曾获首批“益阳名教师”“湖南省思想政治学科优秀教研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普法教师”等荣誉称号。主张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主编有地方教材《益阳经济文化常识》《益阳风云人物》。善于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编著的校本教材《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年出版发行。先后主持或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政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等10余项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主持的“培育新时代灵气学生——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课题成果,年3月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在各类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3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篇。
近年来,致力于创建和传播“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年,出版个人教学专著《灵动政治教育》;年起,主讲的《灵动教育导论》《灵动政治课程》《灵动政治教学》等课程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线开课。
教研争上游性灵乃其要——记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创始人杜良云年3月,杜良云主持研究十余年的课题“培育新时代灵气学生——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同年9月,广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授予杜良云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奖。一个是省教育厅严格考评后颁发的教学成果奖,一个是教育集团内部评比颁发的教学质量奖,但让杜良云更开心的是获得的后一个奖项。因为这是对前者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推广应用的认可,证明了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无论在线下教学还是线上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应用。从教三十多年,杜良云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一直没有停止教育科研的脚步。特别是近三年来,杜良云逐渐进入教学生涯的高光时刻——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教学专著《灵动政治教育》。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认定为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同年12月,顺利通过广州市人社局组织的初中思政正高级教师评审。一个普通的中学政治教师,是怎样走上草根式教研之路,实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呢?一、学习者:自修与提升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育科研一定要具备高学历吧?其实不然。
杜良云并非名校科班出身,没有正式上过大学,他就是传说中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中毕业后没读过高中的中师生。
生活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杜良云深知文凭、学历的重要性。中师毕业后,有的同学经师范学校推荐上了师范大学,有的同学再读高中参加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有的同学自学大学课程直接考上了研究生。当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刚兴起不久,不过没有现在这样或那样的考前辅导班,完全得靠自己自学。杜良云走上了这条艰辛的自考之路,他选考的是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主考的法律专业。也许他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从这时开始,自己一辈子的教学教研就与政治、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
基于对法律课程的兴趣,从年下半年起,杜良云花了五年时间,先后修满法律专业专科阶段、本科阶段学分(含公共英语),湘潭大学于年6月授予他法学学士学位。这段自学考试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不仅仅是凭借学士学位有资格报名并应聘到广州外国语学校,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让他进一步坚定了自主研修的自信。
没有高学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滞不前,不学习,不提升。年下半年,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举办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杜良云最初申报的是名教师培养对象培养项目,但学校审核时发现他取得了不少教研成果,年9月,益阳市教育局授予他首批“益阳名教师”称号,建议他直接申报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培养项目,将申报名教师培养对象培养项目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他就这样被遴选为广州市第二批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有机会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系列培训活动,年11月,经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教育局期满评价优秀。有人曾开玩笑地说,从学员培训期间的成果和培训周期来看,华南师范大学可以授予这批优秀学员博士学位。
参加教育专家培养项目,杜良云取得了比学位更重要的收获——与一群教研牛人在一起研修,有机会接触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进而提升了教育科研的境界。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培训要求,参加省内培训、省外培训和出国培训后需分别上交一份高质量的研修报告。年3月,赴江苏南通研修期间,杜良云有幸聆听情境教育理论创始人李吉林老师、简约数学名家许卫兵老师专题讲座,看到中师毕业的许卫兵老师能创建简约数学教学理论、出版《简约数学》专著,杜良云萌发了将灵动教育引入政治课教学研究、建构灵动政治教育理论的念头。年3月,赴美国华盛顿州和西北大学研修期间,杜良云对中美两国价值观教育专题进行了横向比较并颇有心得。他将这些培训、考察心得和想法整理成文,分别以《坚持·提炼·超越》《中美价值观教育之比较》为题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全文刊登,这给国内外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者:思考与探索
不善反思、总结,撰写的论文难发表,申报的课题难立项,是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普遍遇到的困难。教研之路,始于论文写作,哪怕是记录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一个瞬间的教学灵感,或者评析一个时政热点或教材问题,探讨一个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杜良云的教学起点不高,学校什么课程缺教师就教什么课程。由于所在学校唯一的政治专职教师调走,政治教师一度空缺。基于法律与政治的“亲缘”关系,杜良云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后顺理成章地成了政治专职教师。
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研成果,杜良云在农村中学历练十几年后,在当地中学政治教师中崭露头角,年8月,调入沅江市最好的初中琼湖中学,代表全市参加益阳市初中政治教学比武获一等奖,相关教案在《政治课教学》发表;年8月,调入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沅江市一中,代表益阳市参加湖南省高中政治教学优质课评选获二等奖,相关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发表。年下半年,刚刚新建复办的广州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杜良云有幸成为当年唯一选调入围的政治教师。从初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如此典型的教学经历背后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成绩单。
专任政治课教学不久,杜良云就表现出了对政治、法律特别的敏感性。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他第一时间写就专稿《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改》刊发在当年第五期《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这是他首次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同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进行轰炸,他结合初三政治教材内容慷慨激昂写就《美国空袭我国驻南使馆事件的启示》,《中学文科》年第2期原文刊登。从此,杜良云撰写教学论文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有几篇教学论文见诸报刊,研究重点由教材、时政领域转向课题研究领域,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3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2篇,目前是广东省发表论文在知网查询篇数最多的中学政治教师。
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将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引入政治课教学,从中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相应的理论依据,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从新课程改革到学科核心素养,遵循内在联系系列化申报课题、系统性推进研究,围绕立项课题撰写专题论文,每隔三、五年申报并结题一项课题,是杜良云多年摸索出的教研秘诀。
20世纪90年代,杜良云主持的“提高农村初中生道德行为素质研究”课题被《湖南教育》作为三大拳头课题向全省推介。新世纪调入县城后,他联合城关中学和两所乡镇中学研究的“初中政治课创新意识的培养”课题,从市规划课题升格为省规划课题。调入沅江市一中后,他组织政治、历史教师进行“普通高中政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跨县联合三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编写校本教材,后升格为区域性地方课程。调入新建复办的广州外国语学校后,杜良云紧扣学校“主动、互动、灵动”教学风格主持开展“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研究,虽然立项时只是广东教育学会规划小课题,但他与同事共同发力,按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标准进行深度研究,公开发表10多篇论文、教案,结题后相继获得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成果一等奖、广州市教育学成果二等奖,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提炼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近年来,杜良云马不停蹄地主持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教学与评价研究”,课题组成员两年在CN期刊公开发表6篇专题论文,其中一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难,难的是总结和提炼。杜良云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告诉我们,紧扣教育主旋律,善于思考、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推广,课题研究就一定能取得成果。
三、建构者:课程与文化
在许多教师看来,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或教师培训课程,建构学校文化,是教育专家和学校领导的专利。杜良云用行动告诉我们,普通教师也可以。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杜良云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探索自主研发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年、年,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组织开发的地方教材《益阳经济文化常识》《益阳风云人物》相继出版发行,一度成为当地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课程。-年,他协助主持广东省教研院课题“区域推进政治校本课程开发与外国语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期间,针对外国语学校办学特色,推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传播广府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文化认同感和国际理解力,策划编写《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年该课程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
让教学成果打破特定学科研究、应用的局限,上升到学校文化的层面,在全校不同学科甚至跨区域、跨学科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的理想境界。广州外国语学校新建复办以来,杜良云从校办公室主任干到校工会主席、教育集团秘书长,小到学校背景PPT模板、校史馆布展设计,大到学校一、二期工程建筑物命名,都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用简明的图文、通俗的楼名定格和传承博雅文化、灵动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教育科研的先行者。10年来,《广州外国语学校章程》和三部五年发展规划、《广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章程》都由杜良云主笔,数十项规章制度均由他负责起草或修订。争取学校领导层决策支持、直接参与课题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将灵动教学理念融入博雅文化,使课题组研制的灵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与学校倡导的“两主一效”教学评价内在统一;将灵动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写进学校“三五”规划和教育集团章程,打造灵动课堂,培育灵气学生,成就灵性教师,成为全校乃至教育集团师生的共同准则;借教师节文艺汇演舞台,发动教职工用文艺的形式推介灵动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演绎复校文化、历史,再现灵动课堂,诠释学科魅力,真可谓一箭三雕。
要充分发挥灵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仅仅在学校或教育集团推广、应用是不够的。年第22期《人民教育》刊发《中小学“教授”依然应是思想和理论的巨人》一文指出,拥有最高学术头衔的教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有这三项责任:传承学术、提升领域内的知识或理论水平、培养年轻学者或教师。要想成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也必须承担这三大责任。《灵动政治教育》是全国第一本将灵动教育实践成果理论化的专著,其出版发行意味着杜良云能代表全国灵动教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受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委托,杜良云将《灵动政治教育》分解为灵动教育导论、灵动政治课程、灵动政治教学等三门课程,年起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线开课,成为全市中学政治教师普遍选修的专业课。其中,《灵动教育导论》从灵动生活、灵动艺术出发,系统介绍灵动教育的实践、灵动政治的兴起,为灵气学生的培养、灵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灵动政治课程》从灵动政治课程与教学资源出发,结合实例阐述灵动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灵动政治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灵动政治校本课程评价,并系统介绍了灵动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灵动政治学业质量评价、灵动活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及操作途径;《灵动政治教学》首先分述灵动政治教与学的方法,然后阐述灵动政治课堂的元素、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并系统介绍灵动活动课程的类型及思辨活动、辩论式课堂活动的策划。
四、思想者:提炼与传播
也许有人认为,提炼教育思想,传播教学主张,创建并推广教育教学理论,需要有特殊的社会背景支撑吧?那你就想多了。
不忘育人初心,提炼教育思想先行。肖川教授说过:“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才能真正使自己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教育思想并不是教育家的专利。其实,每个教师都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但是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思想得不到大家的公认,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没有系统化。在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表一些教学论文,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决于能否从专题论文中梳理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提炼出相同或相近的主题,形成鲜明的主线。从素质教育到创新教育,从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杜良云始终是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研的。他将“主动、互动、灵动课堂”浓缩为“灵动课堂”,创造性地将主动、互动的含义赋予“灵动”中,从自己不同时期的课题成果中提炼出灵动教育的三大要义——灵手主动、灵思互动、灵魂触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起“灵动政治教育”理论——从灵动课程与教学资源、灵动课案、到灵动课堂、灵动教学评价,实现了从灵动教育实践到灵动教育理论的飞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一线教师既是教研课题的研究者,又是推广、应用教研成果的主力军。全面推广教研课题成果,杜良云首先在学校和校际不同层面推广,进而在本区域推广,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层面,通过备课组、学科组集体备课、名师示范等途径在教学中检验并付诸实践,同时利用学科之间共性、相通的一面将《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课题成果迁移辐射到其他学科,打造各具学科特色的灵动课堂,在教育教学中整体推行灵动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动手、动脑、动情。为扩大课题成果辐射范围,杜良云借助自媒体和他媒体的力量,通过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anjiangzx.com/yjsdd/1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