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竞争格局分析及城市群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11-11 10:59:43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53.html

长江中游是指长江从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这一段。湖口以下为下游。由于鄱阳湖水系在湖口汇入长江后,长江才进入下游,汇入的地方仍然算中游,江西省仍然属于“长江中游”。

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这个文件把成渝城市群放在第四位,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则放在第五位。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除了东部沿海的三大城市群之外,成渝双城经济圈被视作为带动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成渝城市群将成为中国经济第四级得到官方的背书。

那么中国经济第四级为什么不是武汉为龙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而是成渝城市群呢?

1.成渝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龙头作用更加明显。年,重庆、成都和武汉的GDP总量分别为.79亿,.7亿,.1亿,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GDP均高于武汉。即使在未受疫情影响的年,重庆和成都GDP总量也高于武汉。如果考虑到重庆的规模相当于一个省,而以重庆市区占重庆直辖市的GDP总量的70%计算,重庆市区的GDP总量仍然高于整个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大城市长沙,GDP总量为亿元,与成都市有30%左右的差距,而成都市的GDP相当于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的总和。

2.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向心力比较弱。武汉主要是在湖北省发挥领导作用,湖南省受到广东省的较强牵引,江西省受到福建、广东和浙江三个方向牵引,尤其是江西省与福建省之间有多条高速或快速铁路相连,武汉对江西的吸引力更是比较有限。建国初期,江西被纳入华东大区,江西的学生较多前往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就学,与武汉联系比湖南少。

综上,虽然成都和重庆对于四川盆地而言是双核驱动,彼此并不构成谁是核心,但是由于成都和重庆规模都夸张较快,相互距离拉近,互动较多,放在同一个城市群里衡量,作为两个大致等量齐观的核心来看待,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则不一样,如果长沙、南昌与长江中游以外的省区或城市联系更多,那还能构成一个"城市群”吗?

而本文的目的并非强行在三个省之间强行构建一个城市群,即使条件不成熟。而是: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取决于长沙和南昌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长沙和南昌的经济辐射力的加强。另一方面,三个省之间的协作有很多值得做的事。

1.长沙、南昌的进一步提升。

长沙是长江中游潜力最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最近20年的增长倍数是全国前列的,但是不如合肥。长沙之所以潜力大,与湖南省的规模有关,湖南的人口多于湖北,经济总量略少于湖北。但是长沙和武汉的差距比湖南比湖北的差距大。由于省一级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向省会城市集中的能力所起的作用大于国家对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所起的作用,武汉与长沙的差距最终是多大,与湖北和湖南两个省的实力差距正相关性更强,与武汉作为华中中心城市,而长沙相对不是华中中心城市这样的定位相关性并不是很强。因此长沙在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是最有机会跻身传统的长江流域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之列,并把四大城市变成五大城市的。

南昌、贵州、昆明受各自所在省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影响,挑战长江流域传统大城市的可能性不大。杭州经济规模和人均GDP的都高于长沙,但是优势并非真的很大。杭州和南京都属于经济总量略小于武汉,但是人均GDP高于武汉。但是严格意义上杭州属于钱塘江流域,但是和长江流域联系最为紧密,也无明显阻挡,一般都纳入长江经济带。如果杭州算是长江流域,杭州早就可以调整长江流域除上海之外的其他大城市了。

安徽的长江江面处于湖口以下,属于长江下游。安徽的人口接近湖北和湖南,是有潜力产生较大城市的。也正因为如此,合肥是最有心气的,其把长沙列为未来几年首先要赶超的目标。

2.着力长江经济带的真正形成。

长江三角洲内部的经济协作早就比较紧密了。但是目前来看,长江三角洲、长三角以上的长江下游即皖江流域、鄱阳湖平原、两湖平原包括两湖平原内部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相互联系都不是很紧密。这些区域统称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农业时代,他们相互之间就有着便捷的物流和客运纽带,但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这些区域相互之间的高速通道并未真正完整地构建起来,与其需求和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由于长江在相当多的江段,是作为两个省的界江而存在的,那么一方面有些靠近长江的城市,虽然其通江大海的作用得到本省的肯定,但是由于其对面是另一个省,导致其交通规划上,没有充分考虑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长江沿岸的城市,拥有极佳的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但是好到让省会都感到忌惮,以至于只好作为普通一个地级市而存在,在资源上没有得到任何倾斜,从而泯然众人。

尤其是应该加快复兴一批传统通道。这些通道包括:

(1)襄阳-荆门-荆州-常德通道。这是古代关中和中原人士南下湖南并前往湘西、贵州和湘江流域的主要通道之一。他们先到常德,然后在常德分叉,一部分人可能沿沅江上溯到湘西和贵州,进一步进入四川盆地;另一部分沿着洞庭湖南岸的平原所形成的通道,到达长沙等湘江流域。这条通道在武汉-岳阳通道平直。在有关《意见》里,已经被标注为“二广发展轴”,即沿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形成的发展轴。

(2)南京-九江-长沙或南昌-赣州-广州通道。南京-九江通道恰好是沿皖江的,但是皖江经济带近些年不怎么提了,而代之以合肥强省会战略。但是皖江经济带条件极好,值得尝试。如果以较小成本很可能能取得较大收益,为何不尝试呢?九江往西,湖北和江西的界山幕府山脉以南有一条狭长、平直的走廊,这条走廊也是赣北和湘东之间的传统通道,可以修建九江-长沙高铁,并且进入湖南后还可以分一条支线前往岳阳。

(3)长沙-常德-重庆通道。这是我国中东部地区进入四川盆地唯一不需要翻越险峻的高山山脉的通道。也是客家人进入四川盆地的主要通道。这条通道往西和往东(赣南和闽西)延展,正好贯穿我国全部的客家人居住的区域,构成一个文化经济带。

(4)荆州-岳阳通道。发挥岳阳对江汉平原腹地的辐射作用,

(5)九江-岳阳-常德通道。往东可以延展到景德镇和浙江衢州。加强长江以南的一些中等城市之间的联系。这些城市存在传统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来自长江这样的天然通道,在当代高速出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建设非经过省会城市但是存在较强传统联系的城市之间的联系仍然是需要,且过去容易被忽视的。

(6)武汉-常德-铜仁-贵阳通道。这条通道过去是贵州人和湘西人东出长江进入祖国大地的通道。目前来看,未必有很大需求,但是将来可以考虑。

(7)两湖平原内部的跨省城际铁路。

由于我国的铁路网络的雏形是清朝末年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展开的,迄今为止仍然受到这个雏形的影响。后来又建设“八纵八横”,似乎过分强调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南北向、东西向交通的建设,忽视斜向通道或放射性通道的建设。近年来正在加速形成真正符合我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钻石型”骨干通道网,即以北京、成都、广州、上海为四角,武汉为中心的钻石型骨干通道网。但是问题是这个“钻石型”骨干交通网仍然有一些重要通道还在构建或者有待建设,比方南京-江西-广州,杭州-闽西-梅州-广州(或深圳),南京-大别山北麓-信阳-南阳-西安通道。细节上也有待打磨,尤其是南方地区山河纵横,真正符合南方地区人口和经济地理分布,满足人们出行、物流畅通需要的交通网的建成仍然需要时日。

阻碍长江中游尤其是两湖地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圈连为一体的主要障碍是武汉的东北面与安徽之间横亘着大别山脉,余脉甚至挡在武汉的正东面,往东南面与江西之间横亘着幕府山脉,只有往黄石方向沿长江有狭窄通道前往九江,九江继续前往东南有黄山山脉和武夷山脉,且沿海没有特大城市。客观上,武汉并不是先天十分优越的陆上交通枢纽,往东大部分角度上缺乏构建长距离大通道的条件。往西只能绵延到宜昌,宜昌以下也是巫山和大别山等高的山,导致武汉长期只有南北向铁路干线,很晚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十字枢纽。张之洞替武汉规划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两条南北向铁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把当时技术条件下,武汉在铁路交通所拥有的潜力几乎用尽了。以上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在构建长江经济带,加强长江下游和中游之间的联系方面,基于现有物质和技术条件,考虑到过去我们所达到的程度,实际上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武汉的陆上交通枢纽潜力被高估相反,南京为扇形中心,往西北的西安方向以及西南的南昌、广州方向修筑长大干线,足以改变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一方面使得淮河以北的陇海通道的重要性被淮河以南的干线所削弱或取代,另一方面形成京杭运河(津浦线)和京广线以外中国第三条重要的南北干线。武汉-长沙轴心受到南京-南昌轴心的挤压和削弱。

3.湖北应该重视武汉以外的省内其他城市的交通构建,并加强靠近湖北的湖南城市与湖北的互联,两湖平原应该在整体上有一个交通网络规划。考虑到武汉的先天不足,以及其他路线的挤压,武汉应该好好重视一下两湖内部的交通网络构建,挖掘一下内部潜力。湖北省充分发挥武汉作为特大城市的引领作用是没错的,但是不应该剥夺本来属于其他城市的机会。典型的例子包括:武汉通往周边小城市都有城际铁路,而省内其他距离武汉稍远的综合条件相当好的重要地级市却需要就一两条高铁线路反复争夺。荆州作为湖北前五名的城市,直到年才接入全国铁路网。长江中游加强内部交通网建设的理由包括:

(1)与上海不同,两湖平原条件较好的城市并非集中在武汉的周围。

(2)与成渝城市群除成都和重庆外没有年GDP超过亿城市不同,湖北有还有两个,湖南还有三个年GDP超过亿的城市。这也是需要发挥其他城市积极性的理由。

两湖平原两湖平原繁荣起来,构筑了发达的交通网,才能像长江三角洲和上海那样,相得益彰。否则即使沿江高铁建设好了,武汉也只是一个经过的地方而已。只有把两湖平原内部的网络建设好,这一整个地区更好了,武汉作为这一更好地区对外联系的窗口而更加重要和底气十足。

综上,只有一方面长沙进一步发展,其能量扩大到起码和重庆相当的程度,同时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内部苦练内功,加强内部交通互联和协作,更多条件较优越的城市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和武汉的地位才能得到提升。

卢彦铮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anjiangzx.com/yjstc/10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